2.提高自学效率
文章目录
提高自学的效率
远古时期原始人狩猎采集,在自然环境艰难求生,其实就是人类学习模式的原型:
- 实践、探索、做实验,不停试错,反复纠正,将动态的实验结果抽象为静态的概念内化。
- 经验丰富的老人带新手出去打猎,新手通过模仿老人,在具体情境中,重复第一种模式,遇到问题去问老人,直到自己成为下一个老人。
- 第一个老人怎么来的?回到第一种模式。
做实验和当学徒,试错和模仿,二者相互揉合,重复,产出结果,直到学徒成为下一个老师,整体是一个启发式的过程。
可以说学习就是这么回事,想学任何东西都绕不开这两种基本原型,人类发展至今依然如此。
情境和体验,两项对学习至关重要的因素,在长久以来应试体系中是严重缺位的。
而对于 MBTI 人格分类下的 P 型人格,尤其是 Se(外倾感觉,Extraverted Sensing) 为主副功能的 SP 人来说,「在体验中感受,在实践中领悟」正是他们这类人最适合的学习方法,直接上手,产出结果,而应试教育根本不为他们提供这些。
体验式学习
要学什么,你就要把自己放入学习目标产生实际效用的情境中,并且最好能立刻看到目标对应的结果,拿到反馈
学英语
❌ 错误做法:
我要学英语 > XX机构总结的语法攻略,单词大全,某UP主总结的音标套路…… > 多线操作难以持续,一段时间后放弃
✔️ 正确做法:
从最基本的高频核心单词(如牛津 3000 词)入手,不学语法,不管音标,只背意思和发音 > 输入大量语料,开着字幕看自己喜欢的简单英语视频,听英文歌,用英语和 GPT 聊天…… > 成果:看懂个五六成,造句挤牙膏,单词有的忘掉 > 忘了的词巩固,不懂的新词查,继续输入输出 > 更新成果 > 重复以上步骤
学编程
❌ 错误做法:
我要学习 web 开发 > 某某大师总结的 roadmap(学习路线图) > 天书般的知识体系 > 欺骗自己(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加油,✊🤓奥利给!)> 3日后劝退
✔️ 正确做法:
先搞一个简单的个人网站 > 搜索引擎 or GPT 搜怎么做一个个人网站 > 跟着攻略敲 > 遇到问题 > 返回前面继续问 > 重复以上步骤 > 最后做出来一个很垃圾很丑陋的网站,但是能跑,哇好开心 > 我怎么把这个网站变得好看酷炫一些 > 重复以上步骤
第一种学法为什么劝退?第二种为什么有效?
因为第一种学法是脱离情境的,学和做是分离的,而且是大而全式的完美主义思维,缺乏明确的最小目标。
而第二种学法符合 1.2 中提到的学习原型,自学,独立思考,有大量的试错和做实验,快速模仿迭代,内化实验结果。而第二种学法的每个步骤,可以按照这种模型继续划分为更小的步骤。
细化目标
3. 为什么你的学习目标永远实现不了
3.1 因为你定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学会编程」「学会英语」式的目标,根本就不是目标,仔细想想,「会」的标准是什么?
是掌握世界上所有的编程语言?背下来所有的英语单词?这个范围可以无限扩大下去。
「学会 XX」就是一种幻想。
而幻想根本没有具体实现的方法。
3.2 什么是有效目标
让我们把白日梦变得现实一点,越现实越好,越小越好,最好小到毫不费力。
「如何学会编程?」缩小。
「学会编程中的 web 开发领域?」范围太大,依然是做梦,缩小。
「如何做一个个人网站?」做一个网站想想就复杂,到底怎么做?缩小。
把它分解为如下最小目标:
- 搜索「怎么零基础做一个个人网站」;
- 在结果中挑一个排版顺眼的往下看;
- 代码部分你一个字都看不懂,那就从第一个不懂的关键词开始查。
总结就是,把一个目标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简单到毫不费力也可以完成,这样形成的才是有效目标。
这就是最小目标原则,也是如何真正制定有效目标的方法。
补充:每一个目标,都是能够对现实产生实际效用的,而所有目标完成后,一定也是能产生一个能够实现具体目的的结果:做完一个个人网站,能够开着字幕完整看懂一个视频,实现一个用来批量操作电子表格的 python 脚本……
过去我们学习为什么经常半途而废,就是因为我们的学习结果无法立刻反映在现实世界,这是违反人类本能的学习方式。婴儿将一个物体移动位置后,马上就会产生愉悦的神情,因为他发现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人类天生就有一种「作为原因的快乐」,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感,认为自己能够产生影响,愿意去做工作,也源于此。
克服拖延症和浪费时间
4.1 你也许并不需要日程表
番茄钟?每天细化到分钟的时间日程表?如果这些东西对你没用,我来介绍另一种模式:
以一个半小时为周期,利用整段时间来集中进行任务,同时引入一段热身时间进入状态
20 分钟热身期 + 1 个小时左右的专注期 = 一个半小时完整学习周期。
以一个半小时为基准,每次的总时长和热身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缩短。
在热身期,做一项和你接下来要做的工作相关,能够迅速投入,且非常简单的活动。
例如,你要继续完成一个编程项目,你可以先打开算法题网站,挑一道初中级难度题,限定时间20分钟,不管做没做完,时间一到,立刻停止,回到那个主要项目。你会发现你已经进入编程的状态了,接下来就是利用整块时间高效学习。
就像健身开始前做的那些热身活动,大脑进入活跃状态也需要启动。
一天下来,根据具体情况,只需要让自己完成 1-3 个周期,剩下的时间休息放松。
Q:为什么是一个半小时?
A:因为科学研究结果表示,这是成年人能维持高度注意力的平均大概时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调整,从一个小时先练起。
Q:热身期的作用?
A:我们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都需要一个「切换期」,每次切换都要消耗精力进入新的工作模式,热身的目的就是为了快速度过这个切换期。
Q:优势在哪?
A:所有需要创造力的活动都需要大量整块的专注时间,学习,编程,绘画,文学创作等等都需要,根据上一个回答里的任务切换理论,番茄钟这种东西就是在主动打扰自己,这样中途不需要考虑别的事情,所有周期完成后,今天就结束了,心智负担小。
Q:有用吗?
A:我自己就在用,有用,你可以试试,反正不要钱。
加入了一些自己从别的地方看到的观点: 15h周期体验式学习法
- 模仿+试错。围绕实际“生产”的术科学习展开,先确定好粗略且是真正想要“体验”的方向,从头部成果摘取自己也想要运营的部分,模仿嘴 一篇套路的,用互联网思维来试错与迭代(观察评论评论数据反馈)
- 信息循环。不同于学科学习有考试做为直接检验成果的手段,以实践为核心的术科学习是把试错与迭代贯穿始终,信息流动是持续性的,没有“学会了再去做”和“详细的标准解法”,以学会技 能为目标,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去检索和提问,遇到无法解决的地方也要标注记录。
- 设立具有掌控感的有效目标。“学会xx” 只是一种幻想,切实有效的目标是细化到每一步都可被执行,从主干延伸出的具体分支。缺乏掌控感的时候,我们学习的结果无法立刻反映在现实,也就很难持续进行下去。
- 初版解决方案。作为初学者,我们无需苛求实现方法的细枝末节,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即是最好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遗留的小问题和不完美的解决方案是另一个新计划的开始,先把它记录下来,完成眼下的任务后再去解决,否则只有时间上的消耗。
- 1.5h任务法。一个半小时通常是成年人能维持高度注意力的平均的长,可以用 25-30min 的热身期来做与主要项目相关、能迅速投入且相对简单的活动,来缓和在不同工作模式间切换消耗的大量能量。
- 用行动来对抗完美主义和拖延。每次察觉到分心,尽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回正在做的事情上面。不要想着用 100%的时间完成100%的任务,在想要拖延的时候控制自己先做5分钟,告诉自己先去完成5%的任务再去想别的,不知不觉间进入状态也能持续做下去(在这里面易上手的热身期是很有价值的)
文章作者 lyr
上次更新 2024-04-13